让改善融入生活
 
    近期,我发布的两个改善提案获得了星级发布,很多同事问我是如何想到这么好的点子?借此机会,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让改善融入生活。
    首先,给大家讲个我的亲身经历。
    10年前我曾遇到两个老师傅,一个不怕脏不怕累,遇到活勇往直前,但是靠的是人多力量大,使得是笨力气;另外一个是善于思考,信奉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总是想些诀窍做些工具,让工作省力省时。自接触改善以来,我就意识到,第二位老师傅的行为其实就是改善的思维。与我们现在的改善相比较,差别就在于缺少了改善工具的运用。同时我也认识到,改善,就是“择其不善而改之,是为改善。”
    就拿我发布的两个提案来说,一个是制作安装轴承的工具,一个是制作灰库下灰口活动连接短节。其改善的初衷,并不是为了完成改善提案任务,而是现场有需求。工具也好,改变也罢,都是根据需要做的,也都实现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的目的,我觉得这就是改善。
    实际工作中,我们常常会忙于工作而忽视了改善本身,比如忘记图片和影视资料的留存,而这些资料很多时候具有不可逆性。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:大家都正在积极干活,如果谁掏出手机说“来让我拍个照片”,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便会受到影响。
    其实这是认知不到位的表现,我们都应该认识到,影视资料的完善整理,就是改善的彰显和表现。好的改善不仅要干出来,还要表现出来,让更多的人认知认可。过程资料的缺失会让发布的内容不精细、不连贯,缺乏说服力和美感,得不到较高的认可度,这也就导致了做得好没有说好的现象的发生。
    如何统一改善中的说与做,我觉得关键在于让改善思维融入我们的生活中,不苛求却无处不在,潜移默化成一种习惯。集思广益就是头脑风暴,打破砂锅问到底就是5WHY,亲自下教场就是三现主义。遇到问题先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,能不能提高安全性和效率,安全了,效率提升了,效益就有了。
    就像作家的随身笔记,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。习惯了改善的思维,资料的存留也就会顺其自然水到渠成,不显得突兀和格格不入,改善的说与做也就能够逐渐的求同存异合二为一,越来越完善完美。